与世无争,无病无痛

真正有“数字适应力”的用户,不仅会使用平台,更会“读平台”

By 发表于:4 周前

你是否注意过:在某个平台上,某类内容总是特别容易爆火?你发的作品内容差不多,但有时候几千浏览,有时候却连朋友都看不到?你收藏的视频/文章越来越趋同,仿佛平台“只记得你的一面”? 这并不是你的错觉,而是平台背后那一整套“看不见的机制”——推荐算法、审核规则、内容评分体系、互动指标权重等等——在无声地调…

新媒体人经常挂在嘴边的“网感”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年轻人更需要“网感”?

By 发表于:4 周前

说起“网感”,你会想起什么?“这个人好有网感。”这是你在社交平台、评论区、乃至招聘信息里常看到的词。但“网感”到底是什么?它是一种技能、气质、品味,还是一种反应速度? 有人想到了网络词语,有人想到了热点新闻,有人想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招聘条件...... 这些都对,但也都不准确。 一、什么是“网感”?它…

为什么外国人不说“666”?网络热词的全球翻译指南

By 发表于:4 周前

同一个互联网,不同的“暗号系统”。你在B站评论区看到“yyds”,知道是“永远滴神”;你在小红书看到“绝绝子”,意识到这不是形容人,而是表达情绪;你对着“内娱塌房图鉴”默默点头,却发现翻成英文,老外根本看不懂——“collapse of stars”完全没有上下文含义。而反过来,“slay”“bas…

从种草到断货:平台内容是如何左右全球消费趋势的

By 发表于:1 月前

你以为你在“种草”,其实你在被种。你刷到一条小红书笔记,是某位博主在分享“夏季必备防晒霜”;你再看一眼,发现评论区都在说“真的巨好用”;你打开购物软件发现刚好在做活动;你点进店铺,却看到一行小字:“当前库存已售罄,预定需等2周”。 这是当下内容平台主导消费趋势的缩影——我们早已不是在理性比价后下单,…

“杀后台”到底对不对?手机耗电真相大揭秘

By 发表于:1 月前

在社交平台、家长群、朋友圈中,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建议:“手机太卡?赶紧杀后台!”“耗电太快?一定是App在后台偷跑!”“不杀后台=电量杀手=手机寿命缩短!” 于是,很多用户形成了一个反射动作:用完App就立刻清后台,甚至一天十几次。 但这个“省电秘诀”真的靠谱吗?安卓和iOS系统到底是怎么处理后台程…

你的App权限设置合理吗?你的手机在被偷偷的被监控

By 发表于:1 月前

你以为你在用App,其实App也在“看”你。想象一下:你刚下载一个天气预报App,它却要求访问你的通讯录、相册、定位和麦克风?更离谱的是,你根本没点开摄像头,它却后台上传了照片?你觉得这些只是“习惯设置”,但在这个数字世界,你每天的隐私泄露,可能就藏在一次次无感授权里。 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每一个对数字…

很多人为什么会反复看同一部剧?数字时代的“重复消费心理”

By 发表于:1 月前

刷剧的尽头,是重刷老剧?你有没有这种经历:新剧名单收藏了一堆,结果一转头,手不听使唤又点开了《甄嬛传》《老友记》《请回答1988》《武林外传》《权力的游戏》?别问,问就是“我也不知道为啥,点开就是一种本能”。 B站有“二刷区”,小红书有“复习甄嬛日常”,豆瓣的剧评也总有人高喊:“第七刷打卡!”看起来…

App越来越“懒人化”:从功能强到流程简,年轻人还要不要会用电脑?

By 发表于:1 月前

你最后一次打开电脑是什么时候? 过去,人们依赖电脑完成一切:写论文、看电影、购物、炒股、听歌、修图、写代码、开会…… 而如今,很多Z世代用户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打开App刷一刷,晚上临睡前还在滑短视频、下外卖、社交聊天——一整天不碰电脑,也并不觉得“少了什么”。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“App懒人化”的时代…

明明白天就很累了,但躺下来就是不想关掉手机

By 发表于:1 月前

“今天好累啊。”你这么想着,然后打开了手机。 划了一下首页,又点进了某个群聊,点进视频,翻进表情包。眼睛酸了,脑子却还转着。“再刷三分钟我就睡。”十分钟后你还在线。 不是不困,也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非做不可,只是——关掉手机,好像比继续刷还要需要一点力气。 一、你不是不想睡,而是还没准备停下来 我们都…

微信、快手、抖音收藏的那100条,你为什么一条都没点开过?

By 发表于:1 月前

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刻:刷到一篇长文,标题吸引你、话题击中你,但当时地铁马上到站、外卖刚好送达、会议即将开始,你条件反射地点下“收藏”或“稍后阅读”。 刷到一个视频,封面看起来很精彩,封面文字写着“看完你会颠覆认知”,可你当下正泡在碎片时间里——坐在马桶上、排队买咖啡、等朋友回微信,于是你点下“加入…

到底了
1 2 3 4 5 17